今年暑期,衢州学院25名师生赴泰国清莱皇家大学开展为期一个月的研学活动。此次交流以“双向互鉴、文明共融”为主线,师生们既深度融入泰国本土教育与文化,也通过汉语课堂、非遗展示等多元形式,主动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动讲好衢州故事,搭建起一座中泰文化交流的青春桥梁。

学在清莱:沉浸体验泰国教育
师生们全面融入泰国清莱皇家大学的教学与校园生活,从商务泰语、计算机课程、3D打印体验,到通过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方式学习交际英语;从亲手制作冬阴功汤、学习泰拳和泰式舞蹈,到开启曼谷与清莱城市深度体验,同学们在丰富多元的实践活动中,深入了解泰国文化,深切体会中泰文化悠久而紧密的联系。

“起初还担心语言障碍和文化差异,但泰国师生的热情很快让我融入了这里。”机械工程学院24机器人2班郭雨阳回忆道:“在烹饪课上,我们和泰国同学一起处理香茅、南姜,边做边交流,全程笑声不断。”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23化工1班的孟杰相则表示:“虽然语言不通,文化形式各异,但是大家‘心意’相通,相处特别愉快。”


讲在清莱:“衢州有礼”走进泰国课堂
“在学习泰国文化的同时,老师一直在引导我们思考:如何让这里的师生也了解中国的文化?”教师教育学院24中文邵涵宇说。衢州学院师生创新开展“汉语进课堂”系列课程,将“南孔圣地·衢州有礼”城市品牌和柯城非物质文化遗产带进清莱皇家大学校园,并举办“衢州柯城文化和泰国文化展”。

师生们为当地学生开设中文交际课程,传播衢州“两子文化”,并生动演示“作揖礼”等中华传统礼仪,让泰国学子在互动中感受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中国结编织、书法艺术、剪纸等传统技艺教学课程也吸引了许多学生参与。

一张红纸,巧手剪出“福”字窗花;一根红绳,编织成寓意吉祥的中国结;笔墨挥洒,书写美好祝愿。每项教学活动都为泰国学生提供一对一指导,确保教学效果。

外国语学院23英语1班的王蕾分享道:“我指导一位泰国同学剪‘福’字和窗花,她反复练习,最后举起作品兴奋地说‘我会了!’。那一刻,一种难以言喻的满足感涌上心头。我感受到的不仅是喜悦,更是文化传播的意义。”

双向互展:从文化对话到心灵共鸣

“这不仅是一次简单的展览,更是一次深刻的中泰文化对话。衢州学子不仅学得好,更能讲得好,他们用真诚和专业,让泰国师生看到了一个真实、立体、可爱的中国形象。”展览结束后,泰国清莱皇家大学负责老师番秀英这样评价。
在展示衢州柯城独特的城市风貌与深厚文化底蕴的同时,研学团特别设置了“泰国文化体验区”,集中展示泰国清莱当地的文化产品以及研学团在泰期间学习的金箔剪纸、泰式花锥、泰国水灯、生态印染等手工艺作品。研学团学生化身讲解员,讲述每一个展品背后的故事。

“我们展示的不仅是作品,更是这段共同学习的美好回忆。”教师教育学院24小教1班向雪妍指着展台上刚做好的泰国水灯说:“这是我亲手制作的,现在它与我们的剪纸、中国结一起展出,就像我们与泰国朋友的心灵紧密相连。”
外国语学院23英语1班的吕婷提到,一位泰国老师曾问她,为何选择将中国文化带去与他们分享。她回答道:“因为我们热爱自己的文化,也希望你们能够了解它。分享,是建立友谊最美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