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伟大胜利!衢院师生激昂振奋

浏览:637次 发布日期:2025年09月03日

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并检阅受阅部队。

这是我国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入新征程的首次阅兵。衢院师生以多种形式观看大会,共同见证这激动人心的时刻。校长郑友取等全体在校校领导、各二级党组织师生代表300余人在主会场求是报告厅,集体观看纪念大会实况转播。各二级学院在会议室、教室等场所设立分会场,同步组织观看。

当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奏响,全体师生自发肃立,高唱国歌,浓浓的爱国情怀在每个人心中激荡。当看到人民军队豪迈受阅,钢铁之师浩荡前行,师生们心潮澎湃,不时发出阵阵惊叹与热烈掌声,为伟大胜利而自豪,为祖国繁荣发展而振奋。

“历史的回声却依然清晰,警示着和平来之不易……”校青马骨干班学员、“00后”新时代理论宣讲团成员走进衢州市实验学校菱湖校区,与中小学生们共同观看直播,并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爱国主义教育思政课。

虽然远在异国他乡,师生们的爱国之情愈发炽热。正在泰国清莱皇家大学开展研学交流的25名衢院师生,与泰国师生代表共同观看直播。

校园里洋溢着昂扬向上的奋进氛围,衢院师生深刻感受到国家强盛、民族自强的磅礴力量。

校长郑友取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令人心潮澎湃、倍感振奋。三军列阵、铁甲铮鸣,不仅是国力的展示,更是一次民族记忆的唤醒、一次精神传承的洗礼,让我们跨越烽火岁月,真切感受到今日中国背后的力量与底气。作为地方高校,我们要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为指引,以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为己任,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全面落实新时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践行“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育人理念,传承和弘扬抗战精神,引导广大师生在铭记历史中汲取力量,在缅怀先烈中坚定信念,将个人的成长融入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中,为加快教育强国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智慧与力量。

校党委副书记吴耀光表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是一场彰显国威、军威的盛大仪式,展现了在党的正确领导下,中国人民弘扬伟大抗战精神,推进强国建设与民族复兴的坚定决心与坚实步伐。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刻阐明了抗战胜利的伟大意义,强调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作为新时代的高校教育工作者,更加感受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大责任。我们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传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把阅兵中所体现的爱国情怀、奋斗精神与创新意识融入育人全过程,着力培养更多的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校党委委员、宣传部部长毛薇说:“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历史承载过去,也启迪未来。当80面功勋荣誉战旗与现代化装备交相辉映,百岁老兵庄重的敬礼与年轻士兵自信的目光令人动容。这不仅是国家力量的展示,更是一堂生动而深刻的大思政课,传递着‘铭记历史、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时代强音。我们要将伟大的抗战精神融入立德树人全过程,引导师生深刻理解‘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的历史真理,将爱国之情转化为勤学笃行的自觉行动,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筑牢思想根基。”

教务处处长林峰认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彻底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妄图奴役中国的图谋,有力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彰显了中华儿女坚不可摧的磅礴力量!和平来之不易,历史不容忘记,我们要将这些历史记忆转化为生动的教育实践,让学生理解和平需要实力守护,发展需要奋斗铸就,努力成为信念坚定、品德优良、专业扎实,富有家国情怀、全球视野、爱好和平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80年前,中华民族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贡献了决定性力量,那些镌刻在卢沟桥弹孔上的记忆,早已熔铸成一座座血色丰碑,荡起重重的历史回响。80年后,受阅部队精神饱满、斗志昂扬。这是一支战无不胜、不可战胜的正义之师、和平之师、人民之师、胜利之师!”研工部副部长范士龙倍感振奋。

天安门广场上铿锵有力的阅兵脚步声,是强军兴军的交响,也是捍卫和平的宣言。安全保卫部部长毛维国认为,国家安全是头等大事,必须时刻绷紧思想之弦,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坚决防范化解各类安全风险,将国家安全教育融入日常教学与校园管理全过程,切实筑牢国家安全屏障。

 “‘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为新时代青年工作提供了深刻的精神指引。”校团委书记刘旭说:“高校共青团须坚守立德树人初心,将先辈浴血奋战的历史融入思政教育,以抗战精神赋能团建创新,融入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等,在致敬英雄的同时强化青年担当,引导学生将爱国情转化为报国行,将个人成长融入强国伟业,在民族复兴征程中书写无愧于历史的篇章。”

阅兵方阵中,一件件国产现役主战装备威武列阵,那不仅是国家国防实力的直观展现,更是科技自立自强的生动注脚。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党委书记郑启富表示,化工材料领域是国家科技发展的“基石”,每一项技术突破、每一次材料创新,都与国家产业安全、科技竞争力紧密相连,我们要勇于创新,勇于攻克难题,为国家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力量。

机械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柴长建认为, “以史为鉴”是育人的重要根基,青年学生对历史的认知,直接关系到民族精神的传承。抗战精神正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的生动教材,我们要引导学生把个人理想与强国建设结合,让青春在为民族复兴的奋斗中绽放光彩。

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学工办主任于亚东说:“我们要将这份宝贵的精神财富传递给青年大学生,生动讲述英雄故事,阐释抗战精神内涵,从历史中汲取强大的精神动力,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的伟大事业。”

建筑工程学院土木系教师党支部书记田诺成看到象征着荣誉与奉献的80面战旗方队整齐列阵,气势如虹通过天安门广场时,心情格外激动。他说:“我们要传承和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的理想信念,坚持党建引领,凝聚发展合力,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和示范引领作用,努力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商学院辅导员俞斌认为,抗战先烈们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民族精神,正是思政工作中需要传承的永恒价值。我们要引导学生深刻理解伟大的抗战精神,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和文化观,增强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雄师列阵、铁流滚滚、战机翱翔,长安街上走过的是一个伟大民族的复兴征程与和平担当。”教师教育学院教授陈静说:“这场阅兵不仅是一场凝聚民族力量、鼓舞人心士气的盛大仪式,更是一堂生动的历史课与深刻的国民教育,激励我们立足本职,为强国复兴贡献力量。”

外国语学院教师石泽玮说:“我们向世界展现了一个‘铭记历史、珍视和平’的中国。身在衢州,我们要充分运用侵华日军细菌战陈列馆、杜立特行动纪念馆等红色资源,让更多人在可触可感的历史记忆中,理解战争的残酷与和平的珍贵,不让历史悲剧重演。我们要用外语向世界传递:中国坚定站在历史正确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一边,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与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部分,中国人民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占啸成认为,在新时代应讲好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历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二战史观,激励青年学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砥砺前行!

“当和平鸽与彩色气球腾空而起,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激动、自豪、感动、沉思……各种情绪交织在一起,最终汇成了一种沉甸甸的责任感。”教师教育学院23中文2班杨婷信念愈坚。

外国语学院23英语1班吕婷在泰国观看直播,她说:“在离家几千公里的地方,才更懂什么叫‘祖国’。当我们身处异国,语言、文化、风景皆不同,但看到那一抹中国红,听到那一声‘为人民服务’,心一下子就找到了归属。”

衢院师生与国同心、与时代同行,必将铭记历史、缅怀先烈,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抗战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