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院榜样丨六人同行,全员上岸!

浏览:510次 发布日期:2025年05月20日

“恭喜9B-741宿舍全员‘上岸’!”近期,这条喜讯刷屏了衢州学院的朋友圈。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六位学生,在相互扶持下全部考取硕士研究生。卢振磊、柴铭汛、黄浩杰被新疆大学录取,李骏成、马玥琪、车哲柯分别考入温州大学、湖州师范学院、绍兴文理学院。他们用拼搏和汗水,实现了从专科到本科再到研究生的蜕变

“我们要再拼一次!”

推开他们的寝室门,墙上贴着许多便利贴,上面写满了英语高频词、数学公式和专业课思维导图,桌面放满了学习资料,考研真题与专业书层层叠放,边角已磨损得毛糙。

携手考研的信念,就在这间看似不大的寝室里萌发。在一次偶然的宿舍夜聊中,身为寝室长的黄浩杰率先提出了考研的想法。“既然好不容易从专科考到本科,那不如再拼一次,给自己一个更高的平台。”这句话,激起了大家内心对读研的向往。

在备考路上,他们也短暂地陷入过迷茫。“跨考难不难?”“怎么选学校?”“复习计划怎么规划?”“万一考不上怎么办?”这一个个问题,就像是萦绕在头顶的乌云,让他们倍感压力。作为寝室“带头人”的黄浩杰说:“曾经,我一度确定不了考研的目标院校,陷入了纠结徘徊之中,幸好老师及时给予了指导。”

在机械工程学院,有一个“考研后援团”,从一对一的院校数据分析,到填报志愿指导,从帮助理清备考思路,到及时解答专业难题,老师始终是同学们背后的支撑。有了老师的关心和帮助、室友们的“组团奋战”,他们的考研之路走得愈发稳健。

一群人才能走得更远

“我们从不藏私,因为大家都知道,只有一起进步,才是真正的成功。”黄浩杰说。抱着求学深造的目标,他们在考研路上“组队打怪”,互相监督、分享资料、你追我赶。

柴铭汛在备考农机装备工程专业时,复杂的机械设计基础专业知识让他一度陷入困境。室友们知道后,纷纷化身“智囊团”,用各自的专业知识,从不同角度帮他讲解,出谋划策。大家毫无保留地共享资料,珍贵的考研真题、精心整理的笔记,在宿舍里传来传去,每个人都能从中汲取知识的力量。黄浩杰还建立了考研互助群,大家在微信群里定期分享政治、英语等重点内容;在搜集自己专业课资料时,总会多留意其他室友报考专业的相关内容,及时分享给大家。

除了紧密协作,他们还有一套独特的时间管理法。“柴铭汛就是我们寝室的闹钟!”习惯早起的柴铭汛自发地承担起了叫醒室友的任务。他们利用碎片时间互相抽背单词,制定严格的打卡制度,定期复盘学习进度。

“累的时候,就互相打气;崩溃的时候,就一起吐槽。我们见过彼此最狼狈的样子,也见证了彼此的成长。”卢振磊回忆道。他们曾信心不足,但一杯咖啡、一次夜谈,总能重新点燃斗志。携手与共,让他们紧紧抱团,跨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关。

最好的青春,就是彼此成就

考研“上岸”不是一蹴而就,在这场冲刺赛中,支撑他们走向终点的,是日积月累的坚持。

在专科学校就读期间,马玥琪、柴铭汛、黄浩杰均斩获省政府奖学金;卢振磊荣获国家励志奖学金,并考取了中级电工证;车哲柯曾获得第二十一届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的一等奖。

“没人觉得自己是‘聪明人’,那就‘笨鸟先飞’。”凭借着不服输的劲头,他们在2023年专升本考入衢州学院。作为一个寝室的室友,他们志趣相投,互相鼓励,朝着更高的目标奔跑。

他们不仅在学习上全力以赴,更在生活中绽放光彩。他们活跃在吉尼斯围棋大赛、衢州马拉松等志愿服务之中,尽己所能,发挥光热。他们携手攀登过江郎山的险峰,在城市的街道留下了青春的身影。正如马玥琪所言:“我们不仅是室友,更是人生旅途中最珍贵的同行者。”

考研结束后,六人返回了各自的家乡。虽然天各一方,但群里的消息依然活跃。“现在谁遇到困难,只要在群里喊一声,立即就有五个人的回应。这种默契,比任何承诺都珍贵。”黄浩杰的话,道出了青春最动人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