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31日《教育之江》:高校书记校长谈课程思政丨衢州学院:以文铸魂、以文育德、以文传道,构建课程思政“四位一体”育人新模式

浏览:878次 发布日期:2022年01月01日

《教育之江》:https://mp.weixin.qq.com/s/heMuRwpjfl3Kbk16tpHpxA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衢州学院作为“南孔圣地”、衢州唯一一所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扎根儒学沃土,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让南孔文化重重落地”重要嘱托,以传承弘扬“南孔文化”为切入点,坚持以文铸魂、以文育德、以文传道,把地方特色文化资源转化为课程思政资源和校园特色文化,推动南孔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形成了以学术为支撑、以环境为载体、以课堂为阵地、以实践为路径的“四位一体”课程思政育人新模式。

一、以学术为支撑,将研究成果化为课程思政教学资源

学校成立南孔文化研究中心,承担中华古籍保护计划、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浙江文化研究工程、省社科规划等省部级以上南孔研究课题10余项,出版学术专著4部,发表孔氏南宗研究核心期刊论文20余篇,多项成果获省级教学科研成果奖励。其中,主编的《孔氏南宗文献丛书》共48册,是继明代《三衢孔氏家庙志》之后的第一次系统汇编,在文献学界和儒学界反响强烈,并获浙江省第二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学校充分挖掘南孔文化的精神内涵、时代价值及其育人素材,及时将南孔文化研究成果转化为课程思政育人资源,编撰出版融思想性、教育性、时代性于一体,图文并茂、特色鲜明的《孔氏南宗》普及读本,开设《论语导读》《论语的智慧》《文化漫谈》《南孔文化与儒家人生哲学》系列特色文化课程,帮助学生开启智慧、启迪人生,深受学生欢迎。《南孔文化》课程于2020年被认定为浙江省一流本科课程。

二、以环境为载体,打造以南孔文化为特色的育人氛围

学校在每年教师节期间,邀请孔子第75世嫡长孙孔祥楷先生面授指导年轻教师,提升教师育德意识,扎实推进师德养成教育。每年举办南孔文化节,全方位熏陶感染学生心灵。通过在开学典礼上开展敬师礼、齐诵《论语》章句,举行新生入泮礼,在毕业典礼上举行谢师礼,举办浙闽赣皖四省边际应用型大学联盟《论语》大会等活动,形成学《论语》、悟《论语》、用《论语》的浓厚氛围,让广大学生在活动中沐浴内涵丰富、底蕴深厚的南孔文化。创办“学而”文化讲堂,定期邀请省内外知名学者来校做报告、开讲座,将传播南孔文化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融合,引领学生做人、做事、做学问。

通过凝练以儒家文化为核心内涵的校训——“立心力行”,学校打造了以南孔文化为特色的路名、路标等校园识别系统,建设富有南孔文化特色的楼廊文化、公寓文化、“墙”文化,让师生时刻感受深厚的南孔文化气息,富有特色的南孔文化时时处处浸染师生的心灵。经过多年探索与实践,南孔文化已经成为学校的育人品牌和学术特色。《关于高质量实施南孔文化基因解码工程的对策建议》获省委、省政府及省政协主要领导批示。南孔文化被评为浙江省高校校园文化品牌,《南孔文化育人模式的构建与实践》获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儒风雅韵:南孔文化育人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获教育部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三等奖。

三、以课堂为阵地,推动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

为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的重要指示精神,学校制定了《衢州学院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方案》,使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有机融合,教育引导学生深刻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思想精华和时代价值,形成了内容丰富、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相互融合的衢州学院课程思政教学范式,打造了门门有思政、课课有思政、师师讲思政、生生学思政的课堂教学新局面。

为使学校的课程思政建设上台阶、上水平,从理念到实践,从课程到课堂,从项目到教学,从制度到保障,学校通过常态化的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培训、专题研讨、课程思政项目建设、课程思政公开课评选、课程思政优秀教师选树等系列活动,全面提升广大教师的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和建设水平。

四、以实践为路径,在南孔文化浸润中讲好党的创新理论

学校不断创新实践路径,成立南孔剧社,排演话剧《大宗南渡》,让学生在喜闻乐见的实践活动中感悟南孔历史及其文化精神。结合思政实践课、形势政策课教学,每年组织学生开展走进孔庙参观、参加祭孔大典、担任义务讲解员、寻访孔子后裔等活动,把南宗家庙打造成学生思想教育、人文教育和社会实践校外基地。深入推进“8090”理论宣讲,编写出版《8090说:新时代青年理论微宣讲辅导》,开设“新时代理论宣讲人才培育课”,构建“课程+教材+社团+实践”“四位一体”育人体系,累计开展宣讲200余场,用青春的力量传播党的声音,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以2个省级思政名师工作室和10个校级名师工作室为抓手,重点围绕地方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衢州细菌战与爱国主义教育、衢州文明城市创建与大学生文明实践养成教育、钱塘江源头区水资源保护与“五水共治”等四大地方思政实践资源开展实践活动,形成了一批实践成果。其中,《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获批国家一流本科课程,“追爱忆衢——侵华日军细菌战受害者记录帮扶”项目获浙江省“挑战杯”一等奖和中国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等。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关键节点上,衢州学院将继续围绕文化自信做优、做强“南孔文化”金名片,继续挖掘传统文化内涵与育人价值,探索育人模式,创新教学方法,改革实施路径,优化地方高校课程思政育人新方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衢州学院党委书记  杨 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