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日报》:http://qzrb.qz828.com/qzrb/html/2020-06/11/content_2443917.htm
年年都说就业难,但当真的“最难”来临时,学生、学校、老师都有些猝不及防。
今年,2020届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再创新高,达到874万,同比增长40万。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更是让就业形势雪上加霜。
记者了解到,今年衢州生源高校毕业生有1.3万人,“史上最难就业季”来临,衢州的毕业生们就业情况如何?如何突围?
“今年找工作真的难”
终于收到了银行柜员工作协议副本,衢州学院商务英语专业大四学生小姜长舒了口气,“总算把工作搞定了。”
小姜学的商务英语专业是外贸方向,原本到外贸公司工作是他和班里大多数同学的选择,然而疫情之下,外贸行业首当其冲受到影响。
“有同学年前在一家还算不错的外贸公司实习,不出意外的话就要签订合同了,结果疫情之后,那家公司连工资都发不出来,同学只能在朋友圈帮着吆喝售卖公司原本要出口的商品。”小姜告诉记者,受疫情影响的企业有不少,这也给他们找工作增加了很大的难度。
学金融的应届毕业生小罗,从年前就开始找工作,约好在年后面试两个岗位,但是由于疫情的影响,一个岗位已经取消招聘,另一个岗位则无限期延后,这也让小罗不得不调整自己的就业规划和选择。她开始一边海投简历,一边备考公务员,多找一些方向。
往年大学生春招有“金三银四”的说法,一般在三四月份大部分毕业生都能敲定工作,然而今年至今都还有不少毕业生仍在不停地投简历、笔试、面试。“以前面试可以到公司里看一看,心里会更有数,但今年很多都通过线上面试的方式,双方都觉得不是很顺利。”小罗说,线上面试不能实地感受和了解应聘公司的情况,效果也会打折扣,达成意向的比较少。而回校的大四学生,因为疫情必须24小时待在校内不得外出,所以也没办法外出找工作。
一边是找工作的方式受阻,另一边,用人单位招聘缩水,特别是部分民营企业还面临裁员的困境,根本无暇顾及校招。“今年找工作是真的难。”小罗叹息道。
有些毕业生“对理想工作也不再坚持”
不仅找工作难,今年不少原本非常有冲劲想自己创业的毕业生们,也有些“偃旗息鼓”,转而寻找稳定的工作。“疫情的冲击,让我们心里都有些忐忑,还是先度过这个时期找份稳定的工作,以后再考虑。”原本打算创业做文创周边产品的小顾告诉记者,疫情对旅游行业的冲击很大,也给他的创业带来许多不稳定的因素,他打算先找一份相对稳定的工作,一边工作一边做设计。
今年受疫情影响延期的各类考试,也让就业季的时间线延长。
学前教育大专班的毕业生小徐在6月6日刚结束自己专升本的考试,在这之前因为要全力准备考试,她几乎没怎么找工作。“今年扩招了,考上的几率比往年更大一些,如果考上了就不用苦恼找工作的事,但万一没考上,就错过找工作最好的时间了。”小徐说,这几天虽然在等成绩,但她也开始在网上试着投简历,给自己留一些后路。
同样因为备考错过求职好机会的,还有不少考研的学生。人力资源专业的应届毕业生小叶今年已经在网上投出近30份简历,但只有一两家通知面试。
“按照正常节奏,去年十月份是2020届毕业生的第一波求职高峰,当时备战考研与这一次机会失之交臂,年后又碰上了疫情,等到考研结果出来,只能踩着毕业季的尾巴开始求职。”小叶说,考虑到今年的就业形势,身边很大一部分考研失败的同学选择“二战”。不少企业裁员减招的信息源源不断,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大家的求职紧迫感,也影响了她对第一份工作的心理预期。“感觉现在对工作薪资之类的心理预期和要求,已经降低很多,对理想工作也不再坚持,只能走一步算一步。”小叶说。
新兴产业招聘需求逆势增长
帮扶政策助力毕业生就业
对于今年的就业形势,衢州学院就业指导服务中心主任虞自求分析,一方面,受疫情影响,文化、体育、娱乐、旅游、住宿、餐饮等行业用人需求下降明显,中小微企业招聘意愿同比下滑;另一方面,适应产业转型升级需要的高层次研发人员、高技能工人和创新型复合型人才不足,而部分新成长劳动力的实践能力还难以跟上市场变化。此外,部分用人单位对实施网络招聘、网络面试、网络签约的意愿不强,配合度不高。
不过相对应的,新兴产业的招聘需求却在这个低迷的招聘市场中异军突起,《报告》显示,2020年春招季,战略新兴行业中面向应届毕业生的岗位规模较去年同期普遍提高了1-5个百分点,应届毕业生岗位占比也高于全行业均值。春节之后,机械制造业对应届毕业生的招聘需求逆势增长,涨幅高达19.4%。
除了新兴战略产业、人工智能、5G等领域对应届毕业生的招聘需求“逆势”增长。6月7日上午,衢州学院今年首场线下招聘对接会在校园内举行,38家衢州本地企业走进校园,和学校进行恳谈对接,并向毕业生进行就业宣讲。对接会上,中巨芯科技有限公司、浙江妙趣互娱电子商务公司等企业都对毕业生抛出了不少橄榄枝,尤其“妙趣互娱”代理的衢州市村播学院更是和校方表示因招聘需求量大,想要办一场招聘专场。
“这个产业如今发展火热,加上衢州对村播的支持,对相关人才的需求很大。我们公司也是3月份刚注册完毕,这个行业的人才需求门槛不像其他工作专业性高,而且功能岗位有非常多,很多大学毕业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妙趣互娱”衢州项目总监唐寅告诉记者,这次来学院给学生们开宣讲会,对师范类专业的学生十分青睐,“接下来我们还会举办专场招聘,希望能多招揽培养一些人才。”
不过现场也有不少企业提出,从长远角度来说,高校还应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我们更加青睐于和高校合作订单化培养人才,这样更能适应企业的需求。”中巨芯科技有限公司综合管理部负责人吴桂芳表示,无论什么样的招聘形式,就业最终还是取决于人才培养的质量。随着未来我国新基建的开展,越来越多的新行业,特别是在新基建基础上衍生出的新业态、新需求和新岗位会大量出现,学校也要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使高层次人力资源可以支撑和引领创新国家建设和产业转型发展。
破解“就业难”的难题,国家部委、衢州市政府、高校也在联手助力大学生就业。
5月6日,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6部门启动了2020届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百日冲刺”行动,并发布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十大专项行动,其中包括升学扩招、充实基层专项计划、扩大毕业生参军入伍、开拓科研社区医疗基层岗位、推进企业稳岗扩就业、推进创业带动就业行动、持续开展网上就业服务等。如今年硕士研究生预计将扩招18.9万人,比去年增加了20%以上。
我市近日也启动了“千企万岗”云招大学生计划,为用人单位和各类人才搭建桥梁,推出1509家企业、10823个岗位,面向大学生。比如东南数字经济研究院、中巨芯科技有限公司、巨化集团公司、中天东方氟硅材料有限公司等知名单位和企业提供的岗位,涵盖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等重点领域和产业行业的企事业单位,其中有不少岗位的月薪范围达到甚至超过一万元。
虞自求表示,从学生个人来说,调整就业心态和就业期望也十分重要。他建议,学生和家长们要转变“非好工作不就业”的观念。“不要有过高的标准和不切实际的期望,可以先把工作找到,再‘骑驴找马’。有了工作、收入后,你才有了考虑其他可能性的条件和基础。很多工作只有先去做才知道合不合适,也才会有更多的探索和选择。”(通讯员 余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