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4日下午,学校图书馆、档案馆举办了特藏文献主题品鉴会,特别邀请衢州市地名文化研究会会长刘国庆、衢州市图书馆馆长占剑等5位专家、学者,对图书馆、档案馆现有馆藏文献资源进行品鉴,探讨其文献价值、优先保护顺序,以便更好地发挥该院馆藏文献在科研教学、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中的作用。副校长李江波,南孔文化研究中心魏俊杰教授等参加。

李江波在致辞中表示,衢州学院要发挥地方高校文化引领作用,着力收集、研究衢州市域内各地的地方文献,进一步提升我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文化软实力。
我校图书馆现有馆藏图书约209万册,其中纸质图书97万册;档案馆现有纸质档案14861卷(盒)、实物档案2569件,汇聚了数代人的汗水和心血,随着历史变迁,不少珍贵馆藏文献的历史价值有待进一步甄别挖掘。本次品鉴的文献主要是由中华书局1920年代编印的大型丛书《四部备要》和印有‘特工总部图书室’印戳的《万有文库》(1929年商务印书馆,王云五主编)。
“文献的价值与版本、纸张、刻印方式、年代、稀有性、保存状态都有关系。”刘国庆认为,我校馆藏的《万有文库》盖有“特工总部图书室”“群英图书馆馆藏”等印章,其渊源跟汪伪上海76号特工总部、雨农中学、江山籍古籍版本学大家毛春祥有关,其背后的收藏流转状况更有历史价值。
在《四部备要》《万有文库》之外,刘国庆还发现了清金石学家吴廷康《宋元明人跋王大令保母志》砖文集拓、余绍宋《画法要录二编》、清中期《汉魏六朝百三家集》、清同治年间段注《说文解字》等善本。“从初步查看情况来看,衢州学院馆藏文献相当丰富,金石拓印4个类别都有,尤其是还看到了一些很珍贵的善本。”刘国庆说,如加以系统整理、发掘,这些文献的版本价值还是挺高的,对于衢州城市文化底蕴也是一个提升。
品鉴会后,专家们还对我校图书馆、档案馆主要馆藏文献的重要性进行排序,并对特藏文献资源质量提升与文化特色建设、“镇馆之宝”的构建提出建议。(图书馆 周雨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