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评聘首位“特设教学为主型”副教授

浏览:1208次 发布日期:2020年01月06日

近日,我校公布了2019年度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结果,外国语学院教师赵金贞成为我校第一位“特设教学为主型”的副教授。

根据2018年12月我校印发的《特设教学为主型高级专业技术岗位竞聘办法(试行)》,特设教学为主型岗位评聘对象为从事公共外语、体育、高等数学、思想政治理论等量大面宽公共基础必修课教学以及主要从事专业基础课教学的一线专任教师,且长期来潜心教学、教学成绩突出,教学质量公认。学校在对这部分教师进行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时,重点考察其教学工作量、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的成绩。

 “赵老师全程英文授课,口语流利令人佩服” “赵老师人格魅力强,互动多氛围好,讲课十分有趣”……学生们这样评价赵金贞老师。作为我校教学为主型教师的典型代表,她从教十年来,不仅自身业务水平过硬,曾获第七届“外教社杯”全国外语教学大赛浙江赛区综合组“一等奖”,第九届“外教社杯”全国外语教学大赛浙江赛区商务英语组“三等奖”,2018年外研社“教学之星”大赛复赛一等奖等多个奖项,其指导的师范生技能团队的学生,也多次获得浙江省师范生技能教学大赛各类奖项。如今该团队的很多学生被杭州等地的公办中小学录取,成为学校的骨干力量。其担任班主任的16商务英语班连续4次获得优良学风班,并获得特优学风班。

“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本质职能。学校完善教师考核评价制度,出台政策引导教师热爱教学、潜心教书育人,回归教学本分。学校对教师考核评价,要坚持以师德为先、教学为要、科研为基、发展为本为基本要求,在此基础上,针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教师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对不同类型教师的评价应该有不同的侧重,主要目的就是要鼓励教师结合自身实际准确定位,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前任人事处处长沈晓安表示。

2017年,我校修订了《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办法》,探索试行多元化复合型评价体系。提出按照教师的不同专长,分为教学科研并重型、教学为主型、科研为主型和社会服务推广型,对不同类别的教师科研业绩和成果区别对待。目的是逐步改变现行的评价体系中,论文、专著、科技奖励等科研业绩所占权重依然较大的弊端,对高校教师职称评价的导向进行了调整,不再“唯论文、唯学历、唯资历”,师德和教学业绩突出,社会服务做得好的,同样可以评上教授。

“教学型教授评定的机制、规则,目前还没有研究型教授那么明晰、刚性,但是逐步在完善。” 近年来,人事处会同教务处等部门多番研讨,细化考评指标,完善考核办法。

首先是要对教师的教学工作量、教学质量、教科研成果等工作实绩进行综合考评,达到教学质量优,任职近5学年以来教学业绩考核优秀不少于3次,学评教成绩均位于本学科专任教师前40%且至少3年位于前25%,在学校内具有较高教学示范性和公认度。

其次是要由教师和学生听公开课并现场测评。由50名学生代表、30名教师代表听课后分别打分均在90分以上,及本学科全体教师参与的专业教学满意度测评“非常满意”80%以上。并组织校外不少于3位专家通过听课、师生座谈会、审阅申报材料等环节对申请人作综合评价。

最后进行材料公示、学院推荐、学校教学委员会推荐、学科组专项评议、学校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委员会评审等后续环节。

“教学为主型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同样要保证评聘质量。通过一系列严格、公开透明的测评程序,让真正有能力、有才学、教得好的一线教师脱颖而出。” 沈晓安说,后期学校还将进一步完善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价办法,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把品德放在教师评价的首位,加大教学业绩考核权重,针对不同类型教师的岗位职责和工作特点,合理设置职称评审中的论文和科研成果条件,让不同专长的老师都能在衢州学院安心专注地进行教科研工作。(宣传部 余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