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2019】博士工作站:从“盆景”到“风景”

浏览:954次 发布日期:2020年01月01日

2017年5月,衢州学院与科润公司合作建立第一家博士工作站,当年末,博士工作站达到12家;

2018年,衢州学院与政府、企业合作建立24家博士工作站;

2019年,衢州学院与政府、企业合作建立38家博士工作站,截至目前,博士工作站总计达74家。


帮企业解决技术难题,促进企业技术革新,与企业构建合作共赢长效机制,衢州学院的博士教师们将论文写在衢州大地上,博士工作站已遍布衢州所有县市区,涉及高端装备制造领域、数字经济领域、氟硅新材料领域、教育领域、乡村振兴、政府规划等各个领域,由“盆景”变成了“风景”。

俯身贴地解难题

说起博士工作站,常山新润新材料有限公司副总郑红朝的激动溢于言表:“有了博士工作站,我们对企业加快发展信心十足。”2017年5月,衢州学院博士吕亮领衔的博士工作站在常山新润新材料成立后,他每周都要到这里和附近的其他合作企业走一走,为他们解决技术难题。至今已实现了苯并三氮唑类紫外线吸收剂的重氮偶合工艺优化、新产品开发、UVP废水综合利用、UVP下游产品开发等项目的开发研究工作,企业年增效益达1200万元。

围绕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戚迪明博士工作站在开化县村头镇成立。“村头镇青山村的特产是高山枇杷,对于当地的农产品销售,围绕产品加工、新媒体营销等,我们都在深入调研的情况下,为他们提供了解决方案,到时候我们学院的电商学生团队还会入驻村里,为他们打开新媒体营销的市场。”团队之前为开化县华埠镇下溪村完成生态停车场、村口景观、戏水平台、百里黄金水岸线驿站等规划设计,并已于2019年6月施工结束,下溪村成功获评2A级景区村,古树水岸、美丽下溪再添一道亮丽风景线。

据统计,2019年博士工作站到款总经费720万。

合作共赢促发展

“走进企业、了解企业、解决企业的技术难题,掌握行业的发展痛点,才能为企业技术创新和数字化转型制定合理规划,协助政府部门解决行业发展堵点,助力区域发展。”衢州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王海伦说,服务企业已经成为衢州学院老师的常态,带着技术去企业,带着难题回课堂,把论文写在衢州大地上,已成为老师们的重要价值取向。

据统计,近五年来,衢州学院获得国家授权发明专利200多项,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170多项,其中国家基金项目37项,获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民政部优秀科研成果、中国机械工业科技成果等,获市级以上成果奖80余项,其中衢州文献集成荣获浙江省第十九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不仅如此,学院还以高水平应用性科学研究支撑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培养,通过“企业出题、教师析题、学生答题”,将最新服务企业研究成果转化为教育教学内容,通过与企业联合开发新技术应用课程,将企业生产一线的实际需求作为教学内容。近三年来,依托各类服务平台和服务项目,和企业共建教材10余部,形成相关学生毕业设计课题885项、学生科技创新项目421项。

“应用型高校教师的科研一定要接地气,论文要写在产品上,研究要做在工程中,成果要转化在企业里。”校长谢志远多次强调。

打造博士工作站升级版

“博士工作站不是一锤子买卖,不是一个项目结束了就没了,而是要建立常态化合作机制,走可持续发展导向。”衢州学院原科研处处长吴锡标说。

由衢州学院葛承胜博士带头建立的仙鹤博士工作站是从仙鹤博士工作站到仙鹤研究院,仙鹤研究院已经实现了博士工作站的升级。成立研究院后,仙鹤企业每年为仙鹤研究院提供运营经费100万元,学校提供核心科研队伍以及科研场地,重点支持特种纸研发、特种纸化学品绿色设计与合成以及特种纸绿色制造与智能制造三个方向。

衢州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已经与企业签署协议,建立11个企业研发中心。企业研发中心的建立,对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和实现新旧动能转换具有重要意义。在当下绝大多数的衢州企业都缺乏研发机构和研发活动的情况下,建立企业研发机构,开展研发活动,成为衢州企业的内心渴求。研发中心是衢州学院打造的企业博士工作站的升级版,可以有力地促进企业的研发活动,带动企业在新产品研制、生产线改造、生产过程的技术革新、新的产业领域的布局等全方位研发投入,为企业产品、生产设备、数字化管理、售后服务等领域嵌入数字化、智能化内在基因。如今,衢州学院的博士工作站已经从“盆景”到“风景”,实现了“量的增长”到“质的飞跃”。(宣传部 祝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