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根据校党委的统一部署,校领导班子成员来到各自所联系的二级学院,宣讲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省委十四届六次全会和市委七届七次全会精神。

在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校党委书记杨玲指出,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是全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首要的政治任务。全会通过的《决定》,充分体现了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回答了在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上“坚持和巩固什么、完善和发展什么”这个重大政治问题,集中了全党智慧,反映了人民意愿,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也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宣言书。杨玲运用生动的案例、翔实的数据,阐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的巨大成就,阐明了四中全会的历史意义,阐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并从国际视野和国内发展大势出发,畅谈了学习宣传贯彻中央全会精神、坚定“四个自信”的认识体会。

杨玲围绕省委十四届六次全会精神和市委七届七次全会精神,对全会精神进行了宣讲。她指出,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世纪以来,我省在“八八战略”指引下推进省域治理,深化了对省域治理规律性的认识,创造了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显著成就,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她强调,“最多跑一次”改革秉承“八八战略”蕴含的治理宗旨观和方法论,是“八八战略”再深化改革开放再出发的牵动性举措,是引领改革创新、推进省域治理现代化的关键路径。她要求,高校教师担负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各位教师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敏锐的政治嗅觉和过硬的政治素质,要将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挺在前面,在事关政治方向和根本原则问题上,旗帜鲜明、立场坚定,自觉提高政治站位,自觉接受纪律教育和监督;要充分发挥个人潜能,努力提升科研水平和专业技能,树立坚定的政治信念,认真执行党和国家的各项教育制度,确保各项制度落在实处,各项工作走在前列。

校长谢志远在教师教育学院宣讲时指出,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是我们党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上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是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我国处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具有开创性、里程碑意义的会议。浙江作为“三个地”,有基础有条件、也有责任有使命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推进省域治理现代化上走在前列。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加强党的领导,以“八八战略”为统领,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牵引,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争当省域治理现代化排头兵,成为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谢志远指出,市域治理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市县乡村网格五级治理中处于龙头地位、具有统领作用,事关基层改革发展稳定,事关国家长治久安。要加强制度体系建设,结合学校学院实际做好制度的废改立,通过三连三通、两转两化,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一心一意提升应用型大学水平。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具有开创性和里程碑的意义,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单位或部门,都是发展中的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党委书记郑启富说,作为党员干部,要讲好中国制度故事,让更多基层群众对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省委、市委全会精神有更全面、深入的了解。
其他领导班子分别前往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建工学院、商学院、外国语学院等进行了宣讲,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意义,分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13个显著优势,解读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要求、总体目标和重点任务。(文/宣传部 祝丽君 摄/祝丽君 华夏媛 姚宇翔 林佳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