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素有“东南阙里、南孔圣地“美誉的衢州迎来了一批数字经济领域的大咖及前沿专家,浙江东南数字经济发展研究院正式在衢州揭牌成立、浙江省首届数字经济专业人才培养研讨会在衢顺利举行,”大花园杯“首届四省边际大学生创意大赛正式启动……数字经济在衢州一时变得炙手可热,系列活动亮点纷呈。市委书记徐文光在研究大会上宣布,数字经济是衢州实现弯道超车的关键一招,衢州将全面开启数字经济发展新未来。
衢州学院作为本地应用型大学,本次系列活动的主办方之一,全面参与和见证了东南数字经济发展研究院由无到有的历程,承担起高校数字经济人才培养的“开拓者“角色。
90天,以最快的速度助推研究院起步
“机制最完善、组织最健全、支持最给力。”在东南数字经济发展研究院成立大会上,专家们这样评价。而在今年8月份,组建东南数字经济发展研究院还只是一个设想。
8月31日,夏日炎炎,刚上任的市委常委、组织部长林晓峰赴衢州学院就发展数字经济问题开展专题调研,提出要紧紧围绕市委中心大局,依托学院共建高质量数字经济发展研究院,并要求学院尽快上交方案。学院领导班子对此项工作高度重视,第一时间组织专家研讨论证, 3天内形成草稿,5天内拿出方案,第7天,共建数字经济发展研究院的整体建设方案已经摆在市委组织部领导的案头,赢得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高度肯定。

说起“第一稿“的诞生,衢州学院电信学院院长,建设方案的主持者陈庆章教授颇有感慨地说:”这就是衢院速度,可以预见,数字经济将是未来50年中国发展的重要引擎,机遇来了我们一定要紧紧抓住。“
9月,衢州市委、市政府决定由衢州学院和衢州市国资委共同举办,成立具有事业法人性质的科研机构——组建东南数字经济发展研究院。衢州学院首先垫资200多万元,对图书馆6楼500多平方米的场地进行了再次装修和设备构置,作为研究院的孵化基地。随后,相关学科教师主动融入,由20名博士、11名硕士组成了研究院首批骨干力量。他们分别搭建了研究院的四个中心,即大数据应用研究与推广中心、人工智能及产业发展研究与推广中心、物联网与智慧系统研究与推广中心、数字经济新商业模式研究与推广中心。《物流大数据管理管理平台》《变电站智能运维系统》《空间三维数字化建模与展示应用系统》《Zigbee智能家居产品》等一批成果在衢州市数字经济创新成果展上闪亮登场,为研究院成立赢得了业界口碑。
应用型建设,厚植研究院发展的土壤
东南数字经济发展研究院是衢州数字经济发展的“第一院”,也是东南地区首家关于数字经济的研究院。
“虽然数字经济研究院是新成立的,但是衢州学院建设特色鲜明的地方性应用型大学已经走在前面,做了很多的前期学科积累,拥有优质的教师资源,为研究院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陈庆章说:“机械工程学院的机器人工智能、信电学院的大数据物联网研究,化材学院的产业数字化建设、建工学院的山区古建筑数字建模等都已取得数字经济领域的阶段性成果。”
在由衢州学院主办的省首届数字经济专业人才培养研讨会上,校长谢志远表示,衢州学院大力实施“三联接、三打通”创新模式,通过引进浙江大学工程师学院衢州分院落户学校,与市委人才办、企业三方合力共建博士工作站,成立氟硅材料产教融合联盟等精准服务企业转型升级,切实提高地方服务能力。
今年,衢州学院成功入选浙江省普通高校示范性创业学院和浙江省第二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2018届考研上线率达到毕业生总数的19.3%,远超省内平均水平;牵头组建四省边际应用型大学联盟,形成“八互八多”的共享机制、“四校四地”的产教融合、“一带一路”走出去。

谋划人才培养,为研究院发展持续发力
数字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数字经济专业人才的支撑。
衢州学院教务处长吴以莉表示,面对新技术,我们积极倡导“用明天的技术、培养今天的学生、为未来服务”的理念。
据悉,学院将开设与新技术相关的通识新课程,实施“实训、研发、创新创业”一体的新实践教学体系,新设立机器人工程、互联网金融、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3个专业,明年九月开始招生。未来,衢州学院还计划成立数字经济学院,或将成为省内高校中第一家。
“作为高校教师,数字经济对我们的冲击也非常大,“机械工程学院教师邓小雷说:”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我们要与时俱进,拥抱数据时代,把专业加入数字化技术,才能让老专业焕发出新的青春,真正培养出新型的应用型本科人才。”
衢州学院还计划利用资源,开展多层面的数字经济人才培训,如为衢州市企业、机关单位骨干进行培训,通过学生走进社区进行数字消费APP培训等,为衢州社会各界培养输送数字经济人才,营造共建共享数字经济发展的氛围。(宣传部 余蕊 祝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