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教学,课堂会是什么样? 从6月中旬开始,我校在全校开展研究性教学比赛,以系(教研室)为单位,广泛开展教研活动,专题研讨课程思政研究性教学,相互启发,集思广益。通过系(教研室)内部的评选,全校有48名专业教师走上讲台参加学院(部门)的课程思政研究性教学观摩与评比活动,展示带着“思政味”的专业课,挑起了“思政担”。

来自校党委组织部、宣传部、教务处、教学督导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社科等部门负责人组成的专家组,各学院组织全体教师组成大众评审组对比赛情况进行打分,评选出品牌项目校级立项并报省级课改项目。专家组成员还现场对每位参赛者进行点评,诊断问题,提出整改意见。
活动现场,各专业老师就思政教育如何融入所教授的课程侃侃而谈。
“历史上的各种宏伟宫殿及皇家园林,奢华的背后无不是倾举国之力劳民伤财,带来很多的社会动荡……历史证明,社会稳定才能国富民安。”在建工学院分赛场举行的比赛上,胡小勇老师围绕所教授的《中国建筑史》,以生动的建筑案例引导学生以历史观来反思当今的社会现实。“我教授的《建筑构造》这门课将更多地融入建筑行业所需的素质要求,比如传统文化所提倡的工匠精神和鲁班文化……”该院曹冬梅老师认真地向大家阐述她的思政教学理念。
讲台上,一幅幅南海岛礁建设地图和军工装备制造地图被讲授《钢结构设计》的课程老师胡维新展示出来,100多张PPT无不激发出大家的爱国主义精神。这位已50多岁的老教师一边教授着严谨的专业知识,一边深情的讲述着国家的国防现状,闪现出爱国敬业的精神。
在经管学院分赛场,讲授《财务管理》的杨娥老师则以2016年出现的校园贷事件为切入点,为学生们准备了一堂大学生风险专项思想政治教育课。“以往的课程更注重公司企业的财务管理,但是对当前大学生个人来说,如何结合专业理论知识来提高风险的认知和评估能力也非常迫切,思政课改革是一个很好的开端,我将结合更多的原始案例,引导学生学习与自身相关的财务知识,如编制日常财务开支预算,设立学生诚信档案积分等,使其做到合理消费,提高守信行为。”
“为了将思政元素更好地融入课程,我特定重新学习了《老子》、《庄子》、《孟子》等一些国学经典丛书,希望从里面提炼出与我讲授的课程相关的点,”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软件工程》课程教师杨彩云对笔者说,“打铁还需自身硬,要上好思政教育,自身的内心修养和境界首先要拓展提升,学校开展课程思政活动,我感觉老师首先是第一受益人。”
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蔡璐璐老师认为,虽然工科老师从表面上看,有些课程比较难找到与思政的自然契合点,但是在引入思想教育的过程中,学生和老师的距离拉得更近,老师不再是课堂上只传授生硬专业知识的人,而是会关心学生的成长,甚至给学生人生的指引。

作为我校“闯关式”教学改革的先锋,化材学院的姚方老师表示:“坦诚说,作为工科老师,以前对于思政是什么还不是很清楚,通过这次活动,我加大了对思政教育的研究,发现思政不仅仅是宣传马克思主义,更多的是教给学生做人、做事的思维方式,而这些我们平时也都在做,只是需要更系统化。一门课的知识只是传道的载体,而思政教育是学生走出校门后一生受用的素质教育。”
作为评委之一的教师教育发展中心王工一表示:“课堂不仅是知识传授的舞台,更是价值引领的阵地,以往思政教育与通识教育、专业教学往往‘两张皮’,通过课程思政,每一门课蕴含的育人功能都应发掘出来,思政课程只有从学生关心的现实问题入手,才能增加课堂的吸引力,实现全过程育人。”
“事实证明,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效果非常好,听课后我很受启发,”教务处处长吴以莉对笔者说,“以前老师是教书想得多,而育人想得少,但这次活动将全校300多名老师都参与其中,不管是参赛的还是评委,每位老师都认真的在思考和实践,对接下来我们推广全课程思政是一个很好的开端。”
党委书记胡建新、校长胡伟、党委副书记杨政、副校长李长吉、纪委书记方正等领导分别到场聆听指导。胡建新在建工学院全程观摩后指出:专业课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裹夹着思政元素,渗透着做人道理,在培养专业化应用型人才中传递着正能量,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是任何力量也无法替代的。每位教师要从专业实际出发,深入思考、不断探索,提升思政育人的意识和能力,更好地承担起教育工作者对国家、对社会、对学生应有的责任。(文/余蕊 摄/谭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