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礼党代会】编《衢州文献集成》 展名城文化风采――我校主持编纂的大型丛书《衢州文献集成》正式出版

浏览:626次 发布日期:2015年10月21日
 

由我校主持编纂的大型丛书《衢州文献集成》,历经三年终于完成,日前由国家图书馆出版社正式出版。该“集成”卷帙200册,136,000多页,约4000万字,收录衢州先贤和外地人士撰写的有关衢州的著作236种。集成的编纂出版,无论对于学校而言,还是对于衢州市而言,都是一件值得庆贺的文化盛事。对于学校而言,作为一所年轻的本科院校,承担如此光荣而艰巨的任务,是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人民对学校的高度信任,也是一种厚望;学校出色完成这项任务,既向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人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从一个侧面展示了学校的办学成果,表明学校完全有能力承担服务区域社会发展和文化建设的重任,更为今后的学科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对于衢州市而言,衢州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衢州历史文献是最能体现其历史文化名城风采的重要载体之一。

浙江素有编纂大型地方丛书的优良传统,如宁波有《四明丛书》、湖州有《吴兴丛书》、温州有《永嘉丛书》、金华有《金华丛书》,等等。但由于各种原因,衢州历史上从未编纂过大型丛书。《衢州文献集成》的编纂出版,是对衢州历史文献的第一次系统、全面而完整的整理汇编,因而在衢州文化建设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 

 

我校承担这项任务以来,高度重视,加强组织协调,不断完善工作方案,聘请历史文献研究专家黄灵庚教授担任集成编纂指导,以中国哲学与文化研究中心团队为骨干,扎实开展各项工作。集成编纂工作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大力配合和支持。历史文献整理是一项极其严肃的工作,学术性强,难度甚大,从作者考证、版本选择、整体编排乃至印刷出版,每个环节都马虎不得。整个编纂工作历时三载有余,编纂团队深知使命光荣、责任重大,齐心协力、一丝不苟,无论酷暑还是严寒,从不懈怠。编纂人员在进行地毯式普查、充分掌握现存衢州文献家底和去向的基础上,深入各地图书馆、博物馆以及民间,广泛开展收集和复制工作,有时甚至为了一种书,就得跑上好几个来回。严谨的态度、务实的工作,确保了编纂质量。正如原国家图书馆常务副馆长詹福瑞先生所评价,该集成具有收书全、版本佳、考证精等三大特点,可谓“广集精审”。

集成的编纂出版,是我校人文社科研究的一项重大突破。多年来,学校高度重视人文社科工作,紧紧围绕以孔氏南宗为特色的区域从文资源,有效整合力量,凝炼学科方向,精心打造团队,在特色培育和品牌建设方面取得了系列成果。集成的编纂出版,无疑为学校的人文社科工作创造了新的契机,必将推动我校的人文社科研究和学科建设更上新的台阶,更好地支撑学校内涵建设发展,提升服务衢州社会文化建设的能力和水平。吴锡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