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机械工程学院院长周兆忠的履历,我们看到了一连串闪光的头衔:教授、博士、浙江工业大学硕士生导师、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培养人员、浙江省高校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浙江省优秀科技工作者、衢州市首届高校名师、衢州市拔尖人才、衢州市劳动模范。作为课题组的主要成员,他和他的团队先后荣获了第四届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第五届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第七届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一等奖,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这些荣誉的背后,正是他忠于事业、勇于担当、勤于攻坚、甘于奉献的真实写照。
2012年1月4日,时任衢州市委书记的赵一德专程来到衢州学院看望慰问周兆忠教授,赵一德认为“周教授服学院的水土、服衢州的水土、服地方产业的水土,坚持引进人才和培养人才两手抓,对办学理念和校园文化的理解很深,是我市众多人才中的典型代表。”
的确,周兆忠就是一名地地道道、土生土长的“衢院人”。1990年,周兆忠考入浙江工学院浙西分校机械系。1993毕业后留校任教,先后担任过成教部党支部副书记,机械工程学院党总支书记、院长。
从教20多年来,周兆忠始终把热爱党的教育事业同热爱学生的真实感情融为一体,关注学生的成长,关心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积极帮助和关心青年教师的发展,体现了一名教育工作者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高尚品质,被广大学生和青年教师誉为“事业上的好伙伴,学业上的引路人,生活上的好兄长。”
多年来,他始终坚持在教学第一线。教学中他十分注重培养工科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学方法新颖,受到学生普遍欢迎。“听周老师讲课,觉得原本枯燥的知识点、原理都变得生动起来了,而且条理很清晰,让我们感受到了机械专业的魅力!”
他积极参加教学改革,积极组织教师精心安排各个教学环节,组织任课教师制定教学大纲、确定教学方案、编写教材讲义、建设实训基地、实施实践教学,既拓宽了学生的专业知识面,又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近年来,主持或参加省级教改项目5项,主持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省级优势专业建设,获国家、省级教学成果奖3项。
“感恩、责任、坚持”是周兆忠经常讲到的几个词。近年来,在各级各类事关学院发展的重大项目建设工作中,周兆忠团结并带领全院广大干部职工,群策群力,加班加点,克服重重困难完成各项任务。每次申报项目或结题验收,都要召集有关人员认真研讨、汇总情况、审核材料,为学院的发展任劳任怨、尽心尽力。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在去杭州进行浙江省重大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申报汇报的前一天,因工作过度疲劳,突染风寒,咽喉发炎说不出话来,为了能够保证正常的项目汇报,他硬是不顾个人安危,去医院打了激素,要求能在第二天的汇报会上正常讲话。最终,在次日的汇报会上,他的汇报受到了专家评委们的一致好评,并最终确保了这一重大项目的立项。
在周兆忠的带领下,机械工程学院取得了众多令人瞩目的第一:获得了我校第一个本科层次一类省级新世纪教改项目,第一个省级本科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点,第一批浙江省高校重点学科,第一批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者,第一个省级优势专业建设项目,第一个浙江省重大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等等。周兆忠教授个人在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参加4项,主持省基金项目2项、参加8项、主持省科技厅项目1项、参加3项,申请国家专利10余项,发表科研论文50余篇。
科学研究从来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艰险、勇敢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明之顶,周兆忠正是在这条充满荆棘的科学探索之路上不断前行着。在这些成绩取得的背后,他潜心融入浙江工业大学超精密加工技术研究团队和浙江大学机械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并在衢州学院主持创建了精密与超精密加工技术衢州市重点实验室。他时常为了一个实验数据,夜以继日,发奋工作,由于研磨抛光液具有较强的腐蚀性和挥发性,置身于这样的实验室环境中,身上和手上的皮肤被灼伤是常有的事。
作为院长,周兆忠认为自己不仅是一名管理者,更是一名服务者。他在深入了解师生需求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服务全院师生的新方法新途径,并致力于服务衢州的地方产业,推动机械工程学院为地方经济发展定向培养专业紧缺人才。
“我是衢院人,对衢州、对衢州学院有很深的感情!”在繁忙的本职工作之余,周兆忠还承担了大量社会兼职工作。对待这些工作,他总是以高度的热情,认真负责的态度投入其中。“能为高等教育事业和地方经济发展做一点贡献,是一件十分值得高兴的事,因为我是衢院人!”(党代会筹备工作宣传组 徐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