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学院2011年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要点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我校转型升级、夯实本科办学基础的关键一年。根据省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精神及学校党委、行政2011年工作的总体部署,2011年我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引,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着力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载体,着力推动校园文化特色品牌建设,着力提高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科学化水平,为进一步推动我校特色鲜明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思想保证、舆论氛围和文化条件。
一、以科学理论武装为首要任务,大力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
1.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根据中央和省委、市委的工作部署,2011年上半年,在全校师生中集中开展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学习宣讲和形势政策教育活动。结合“两会”精神学习贯彻和我校“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制定实施,切实加强对各级各类政治理论学习的指导,把全校师生的思想统一到学校党委、行政对2011年全年工作的布局上来,凝心聚力,协调行动,推动学校科学和谐发展。
2.深入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从全局和战略高度认识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重大意义,以强化校院两级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为抓手,以切实改进党员干部的学风为重要切入点,重点围绕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科学规划学科专业发展、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教风学风作风建设、推进校企合作、创建和谐校园等重大工作,通过组织研讨会、举办报告会等多种形式,精心组织开展校院两级中心组理论学习研讨活动,把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与推进创先争优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与广大党员干部和师生的政治理论学习紧密结合起来,立足实际、务求实效,不断增强广大师生提高政治理论水平的责任感、紧迫感和自觉性,不断提高领导干部驾驭全局的能力和水平。
3.努力提升理论研究的层次水平。抓好2011年我校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工作,精心组织党建思政理论研究课题,调动全校党建、思政工作者的积极性,鼓励和支持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当前面临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学风校风建设、大学生人文精神培育和塑造等方面的理论研究,争取多出成果,出精品成果,推动我校党建思政理论研究的层次水平上新台阶。
二、以大学生成长成才为根本目标,有效促进思想政治工作创新
1.深入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坚持“三贴近”原则,以创新工作方法、提高队伍素质、健全长效机制、优化育人环境为目标,努力构建“三全”育人体系;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进一步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以建党90周年庆祝活动为契机,精心组织相关的报告会、研讨会、征文比赛、唱红歌比赛等教育活动,坚定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念和决心,培养大学生的爱国情怀;进一步完善学情分析研判制度,加强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上好大学生成长成才指导课,不断提高教育引导和管理服务能力。
2.积极开展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对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教师、学科带头人等模范人物和典型事迹的宣传,积极发挥先进模范人物的引领示范作用;牢固树立教书育人意识,把培养学生作为教师的根本任务,把育人作为教学、科研的落脚点,不断提高师德水平和教书育人的能力;加强舆情信息工作,密切关注师生的思想动态,完善工作机制,畅通信息渠道;创新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开展生动活泼、行之有效的文化活动,增进交流、促进和谐。
3.着力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机制。不断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领导体制,形成党委统一领导、行政组织实施、部门和各学院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不断完善学情分析研判制度,定期分析研判大学生思想动态,定期排查化解校园安全稳定隐患;不断完善班风竞赛实施办法,促进优良学风校风的形成;不断完善大学生成长成才服务体系,解决学生困难,方便学生办事,维护学生权益,帮助学生成长成才;进一步完善教职工和学生议事恳谈会制度,发挥民主监督和民主管理作用,增强师生的主人翁意识。
三、以正确舆论导向为方向引领,着力提高对外宣传的能力水平
1.加强宣传阵地建设,发挥舆论导向作用。一不断提高校报办报质量,在宣传报道的深度与广度上下功夫,加大对优秀人物、先进事迹、典型经验的宣传报道力度;注重栏目的策划和版面的设计,深入报道师生普遍关注的重大活动和热点话题,进一步增强校报的可读性。二是加强对校园网的信息安全监控和二级网站建设的指导,完善网络舆情应急预案,创建绿色校园网站,不断提高校园网站建设水平,充分利用现有网络资源,发挥校园网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教育引领作用。三是加强广播站的建设和管理,进一步完善广播站的管理制度,精心做好广播节目的设置和编排,加强对广播节目内容的把关和审核。
2.加强自身队伍建设,提高宣传队伍综合素质。加强对教职工通讯员和学生记者、编辑、播音员的管理培养,邀请专业媒体人士进行业务培训指导,进一步提高编辑、采访、节目制作水平;加强与其他高校的联系与交流,组织形式多样的学习、观摩、采风活动,增强宣传队伍的凝聚力,不断提高宣传干部、教职工通讯员和学生记者、编辑、播音员的新闻采写能力。
3.加强舆论宣传管理,营造和谐育人环境。进一步加强校内刊物、研讨会、报告会、讲座、论坛、横幅标语的审批和管理,完善各类管理制度;进一步加强公共场所的文化氛围建设,增设电子屏幕、路牌和人文景观,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和育人氛围。
4.加强对外宣传工作,提升学校的社会影响力。进一步完善新闻发布和新闻发言人制度,强化新闻发布管理;进一步加强招生、就业宣传,提高对外宣传效果;进一步加强与社会新闻媒体的联系,着力增加省级以上媒体的信息采用数量,扩大对外宣传的覆盖面;主动宣传学校形象、衢州形象、浙江形象,提高对外宣传质量。
四、以文化载体建设为重要抓手,不断推动精神文明建设上台阶
1.进一步提炼学校精神。总结办学经验,凝练办学特色和传统,用简明扼要的文字提炼概括衢州学院精神,形成对广大师生有凝聚力、有感召力的校训、校标和校歌,用共同的愿景和核心价值观凝聚人心,鼓舞全校师生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为建设以工为主、特色鲜明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努力奋斗,推动学校持续科学发展。
2.进一步巩固文明创建成果。在全校师生中广泛开展文明礼仪教育和基本道德规范教育,培养大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文明的生活方式,促进师生身心健康;大力宣传道德模范先进事迹,引导广大师生见贤思齐、崇德向善;认真做好第三批校级文明单位的评选和第一、二批校级文明单位复评工作,为申报国家级文明单位做准备;继续做好校村文明共建、结对帮扶、社区共建等工作,为推动新农村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3.进一步深化南孔文化品牌建设。结合入学教育做好新生拜谒孔子像、读《论语》、走进南孔等特色教育活动;积极配合市委市政府举办的祭孔、美术大会、古镇论坛等重大活动,弘扬传统文化,宣传地方文化;进一步总结我校南孔文化建设经验,办好“南孔文化节”和“学而”讲堂,积极申报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品牌;积极推进“一院一品” 精品文化项目建设,开展校级文化精品项目评选活动,培育有特色、有亮点的校园文化品牌。
4.进一步丰富校园文化活动。利用重大节庆日、纪念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广泛开展内容丰富、载体新颖、吸引力强的校园文化活动,弘扬主旋律,唱响时代曲;建立系列讲座专家库,精心组织好各类文化节以及报告会、研讨会、讲座、论坛,丰富师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努力形成文理交融、学科专业与人文精神互动的校园学术氛围;建立大学生艺术团,组织参加全国、全省第三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推动高雅艺术进校园,提高大学生的艺术修养,培养大学生专业素质和人文素养兼具的气质,促进人的全面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