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是完成“十一五”规划的关键之年,也是我校转型升级,加快发展的关键一年。根据省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精神及学校党委、行政2010年工作的总体部署,2010年我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着力提高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科学化水平,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切实加强理论学习与研究,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着力推动校园特色文化建设,为进一步完善我校“本科”体系建设、推动我校和谐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思想保证、舆论氛围和文化条件。
一、以推进马克思主义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为重点,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与研究
1.开展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活动。认真落实中央《关于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意见》,制定《学校关于马克思主义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实施意见》,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学习型党组织创建活动。
2.继续坚持党委中心组的学习制度。全年中心组理论学习不少于12天,专题研讨不少于4次。研讨内容要紧密联系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本科”体系建设、教风学风建设、推进和谐校园建设等实际工作。
3.加强系(部)二级理论学习中心组的指导与监督。完善二级中心组政治理论学习制度,重点抓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的落实,全年教职工集中理论学习不少于10次。严格执行二级中心组理论学习和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情况定期报告和通报制度,按季度报送理论学习情况,并予以通报。
4.进一步增强理论学习的实效性。发挥校内专家、教授的作用,创新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质量。组织专家、教授宣讲团深入各二级理论学习中心组,做好形势、理论的宣讲。继续做好学习资料的编发工作。
5.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的作用。利用发布研究指南、组织主题论坛、开展调查研究等多种方式,调动全校研究力量的积极性,鼓励和支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当前面临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人文精神的培育和塑造等方面的学习和研究上下功夫,出成果。
二、以促进教风、学风建设为目标,进一步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1.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切实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继续开展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继续开展革命历史和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和改革开放教育,培育优秀的民族精神;继续开展诚信教育、法制教育、文明礼仪和公民道德教育,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认真实施大学生思想动态定期研判制度,及时梳理大学生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化解矛盾、消除不稳定因素,切实提高高等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进一步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竭力为大学生提供高质量的心理健康咨询服务;进一步加强辅导员和班主任队伍建设,充分发挥辅导员和班主任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主导作用;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服务体系建设,继续做好大学生助学、就业指导、社会实践工作;进一步加强共青团组织建设,开展团员意识教育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进一步加强校园网络建设,创建“绿色校园网”,办文明网站,倡导文明上网。
2.积极推进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对模范人物和典型事迹的宣传力度,充分发挥优秀教师、学科带头人、先进模范人物的引领作用,不断提高师德水平和教书育人的能力;进一步完善教职工议事恳谈会制度,各系(部)建立相应的教职工议事恳谈会制度,发挥教职工民主监督和民主管理的作用,增强教职工的主人翁意识,坚持每学期召开一次教职工议事恳谈会,让教职工参与系(部)的民主监督与管理;完善领导干部与民主党派联系交友制度,充分发挥党外知识分子、民主党派在学校建设与发展中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积极作用;加强舆情信息工作,密切关注师生的思想动态,完善工作机制,畅通信息渠道;要创新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与组织、教务、工会等部门联合开展生动活泼、行之有效的教职工文化活动,增进交流、促进和谐。
三、以正确的舆论导向为指引,进一步做好宣传服务工作
1.抓好院报、网站、广播站三大宣传阵地建设。校报是学校党委对外宣传的重要窗口,是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阵地,要不断提高办报质量,在深度与广度上下功夫。继续加大对先进典型事迹的报道和热点问题的报道力度,深挖在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方面涌现出来的教职员工的先进事迹;注重栏目的策划和版式的设计,深入报道师生普遍关注的重大活动和热点话题,进一步增强校报的可读性。加强对校园网的信息监控,做好校园网信息安全工作;加强对二级网站的指导,加快二级网站的信息更新;制定网络舆情应急预案、网站数据备份制度等。加强广播站的建设和管理,进一步完善广播站的管理制度,精心做好广播节目的设置和编排,加强对广播节目内容的把关和审核。
2.加强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教职工通讯员、学生记者、播音员等宣传队伍的综合素质。加强对通讯员、学生记者和播音员的管理和培养,继续邀请专业媒体人士对他们进行业务指导,进一步提高他们的编辑、采访等水平。加强与其他高校间的联系与交流,组织开展写作采风活动,不断提高通讯员和学生记者的新闻采写能力。进一步健全培训及奖励制度,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3.抓好校内刊物、集会、讲座、横幅和宣传栏等的审批和管理工作。严格执行《浙江工业大学浙西分校关于举办形势报告会、哲学社会科学及其它各类报告会、研讨会、讲座的管理办法(试行)》,进一步规范校内各类报告会、研讨会、讲座的管理。进一步加强对宣传栏和阅报栏的管理,做好校内刊物、横幅等的登记审批工作,加强环境舆论导向,创建安全整洁、文明高雅的校园环境,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
4.加大对外宣传力度。要进一步加强与社会新闻媒体的联系与沟通,提高外宣的覆盖面、针对性和层次性,积极扩大外宣效果。增加省级媒体和省市教育网络信息量,加强与省内高校的宣传文化交流。
四、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进一步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
1.进一步巩固精神文明创建成果,提高创建水平。做好第三批校级文明单位的评选和第一、二批院级文明单位复评工作。在大学生当中广泛开展文明礼仪教育和公民道德教育,培养大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文明的生活方式,促进身心健康。大力学习宣传全国和浙江省道德模范先进事迹,引导广大师生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继续做好校村文明共建、帮扶低收入农户、社区共建等工作,为推动新农村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2.精心组织好第四届南孔文化节。将南孔文化节与新生开学典礼并期举行,将我校的特色校园文化融入到新生始业教育中,使新生入学伊始,就能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精华的熏陶,从而对今后的学习、生活起到积极有益的影响;继续办好“学而”大讲堂,弘扬传统文化,宣传地方文化;完善“学而”网站建设,充分利用我校现有的网络资源,发挥校园网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宣传、传播作用,不断加大对我校“南孔文化”建设以及衢州地方文化的宣传力度;进一步扶持学校“学而社”大学生社团建设,扩大队伍,健全机构,完善制度,努力将“学而社”建设成为精品大学生社团。
3.继续办好第七届健康周。通过开展“践行低碳生活,创建绿色校园”等丰富多彩的文明健康活动,提高大学生的健康生活知识水平,增进自我保健能力和对社会健康的责任感,促进有益于个人、集体和社会的健康的生活方式与行为习惯的养成,促进大学生身心和谐健康发展。
4.进一步丰富校园公益性文化活动。继续办好“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组织好以学院大学生艺术团为龙头,大学生社团共同参与的校园文化活动;开展“我爱学校”为主题的校园风光摄影比赛、“校园金话筒”主持人大赛;在广大师生中深入开展“读书活动”,结合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活动,推动学习型校园建设。
中共浙江工业大学浙西分校委员会宣传部
2010年3月4日